有關專家近日分析了國內小型膠印機的發(fā)展現(xiàn)狀,特別是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
專家認為,我國的小膠印機技術發(fā)展與世界先進的技術相比,距離不是縮小而是在拉大,特別是在小幅面膠印機領域,還停留在10年以前國際小膠印機的水平。在國外,小型單色膠印機生產規(guī)模在不斷縮小,短版快速印刷領域正在向數(shù)字化和傳統(tǒng)膠印機的多色化、高自動化方向發(fā)展,而我國的小膠印機行業(yè)卻仍然在單色機的低水平上發(fā)展,相互殘殺,不斷上產量、上規(guī)模,廠家從原來的10家發(fā)展到近40多家。
我國小膠印機的技術發(fā)展全部來源于國外,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yè)和研究單位能夠自己獨立地設計開發(fā)小型膠印機。從1976年營口冠華(前身為營口市復印機廠)生產出我國第一臺小膠印機到現(xiàn)在,多品種、多規(guī)格、多樣化的小膠印機格局已經形成,展示了我國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小膠印機發(fā)展特殊的繁榮。但盡管各種型號的小膠印機種類繁多,卻都脫離不了國際上現(xiàn)存的或者已淘汰的小膠印機技術原型,很多在國外早已絕跡的小膠印機種類,在國內依舊生產和銷售。
國內小膠印機廠家的產品技術來源可分為兩大模式,即日本模式和歐美模式。日本模式以日本良明、濱田、東航、理光等幾家膠印機廠的技術產品為代表,其中:國內用良明技術的廠家及產品有5家企業(yè);用濱田技術的廠家及產品超過了13家;用東航技術的廠家及產品有4家;用理光技術的廠家及產品超過了10家。歐美模式以美國AM、英國基土得耶、美國大衛(wèi)臣、德國羅塔、德國的海德堡等幾家膠印機技術產品為代表的歐美模式。其中:用美國AM技術的廠家及產品有2家;用美國大衛(wèi)臣技術的廠家及產品有1家企業(yè);用英國基士得耶技術的廠家及產品有3家;用德國羅塔技術的廠家及產品有5家;用德國海德堡技術的廠家及產品,只有1家企業(yè)。
綜上所述,不管是走日本模式還是走歐美模式,我國小膠印機技術均來自于三個渠道:
第一渠道是購買或引進全套的生產制造技術(全部圖紙、完整的裝配調試檢驗工藝,還包括部分專用工裝,夾具和設備),能達到這一點在我國只有營口冠華和威海兩個廠家。
第二渠道是只買國外的產品圖紙和部分零部件,而沒買完整的裝配調試檢驗工藝和設備,在我國也有兩家。
第三個渠道是購買國外的樣機,測繪圖紙仿造或者同已測繪仿造的廠家通過各種非正常手段獲取圖紙生產制造,這幾乎除了上述4家以外所有廠家的唯一渠道。與世界上發(fā)達國家的同類型小膠印機相比,除了引進全套技術的廠家如威海濱田和營口冠華以外,我國絕大部分小膠印機產品,無論是在內在質量和性能穩(wěn)定性上,還是在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整機質量穩(wěn)定性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是尺寸標準。一些國外的小膠印機技術產品(特別是歐美)絕大部分是英制的,而我們國家采用的是國際通用標準--公制,要想引進或測繪仿造,首先必須將英制轉化為公制,這樣變相是一種重新設計,原來英制配合的技術參數(shù)在轉化時就要發(fā)生變化,甚至每一個零件圖紙的公差配合都要發(fā)生變化,這樣生產的膠印機肯定和原樣機不一樣。而如果不把英制轉化為公制,我國的加工設備,特別是標準工卡量具無法滿足英制的要求,如果定做特制的符合英制的裝備和工卡量具,生產成本將會翻番。這是所有歐美膠印機在中國生產所面臨的最大實際問題。
其次是技術結構的先進性問題。國內大量引進的國外小膠印機產品,特別是早期產品,一些部件設計結構極不科學,空間利用率低,結構不緊湊,零部件過于肥大,體現(xiàn)不出小幅面膠印機輕便,靈活的特點,給人以傻大、笨重、粗糙的感覺,而且操作使用十分不方便,印品質量也不理想,質量和可靠性差,在速度、功能的拓展上,與當今先進的小膠印機廠家比落后了許多。
第三是測繪精度。如果是引進技術,不存在這個問題。如果不是引進技術而是買樣機進行測繪,就存在測繪的精度問題,從上面所有測繪仿制國外的小膠印機的中國廠家看,除了個別企業(yè)比較正規(guī)外,其他都不是正規(guī)的企業(yè),有一些甚至是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或個體戶。他們自身的計量檢測手段比較落后,測繪時是很難達到原機零部件精度要求,也有一些廠家甚至購買二手機進行測繪,二手機由于經過長時間的磨損與新機在精度上有巨大的差異,根本無法達到精確。
第四是裝配調試檢驗技術工藝。不管是單一買圖紙還是測繪仿制,即使完全達到了原機每一個零件的尺寸或精度(實際這種情況是完全不可能的),也并不能說你就可以生產出高質量的小膠印機產品。因為整機的裝配、調試和檢驗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決定機器質量穩(wěn)定性好壞的關鍵,在很多先進的小膠印機廠家有嚴格的工藝要求,一些裝配調試的工藝參數(shù)的設定往往是技術訣竅,是嚴格保密不外漏的,還有一些裝配調試是通過特殊的手段,比如利用工裝夾具等設備來保證。所以測繪仿造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上是根本不可能達到原機的水平,一些廠家裝配調試沒有嚴格的工藝要求,裝配手段原始落后,只是憑著經驗和感覺走,這是膠印機產品質量穩(wěn)定性差的根本原因。
第五是加工制造精度。小幅面膠印機與大幅面膠印機生產制造的方式是不一樣的,由于小幅面膠印機的設計結構比較緊湊,零件的加工制造能力相對要求較高,不是所有廠家都能夠勝任的。小膠印機的制造要求企業(yè)必須具備很多條件,如一些高精尖的加工設備和檢測儀器,要有完整的制造體系和IS09001質量保證體系,可是縱觀國內廠家,絕大部分不具備這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