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國內對各類印刷品的需求急劇增長,印刷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旺盛期,高檔印刷機進口快速增長。上海海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04年1-11月,上?诎哆M口印刷機及零部件總額逾2億美元,其中,進口印刷機9388臺,較上年同期增長了近五成,且多為高檔印刷機,這反映了我國對進口高檔機械設備的依賴程度在不斷提高。
近年來我國報刊業(yè)的高速發(fā)展,帶動高速平張進料式多色膠印機、高速輪轉彩色膠印機、卷取進料式膠印機、雙面八色單張紙膠印機等高端膠印機進口持續(xù)增長。2004年前11個月上海口岸共進口各類膠印機222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6%,進口總貨值逾1億美元,同比增長38%。
德國的印刷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其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資料顯示,中國已成為德國印刷機械的第二大出口市場。近年來,日本的印刷機械也迎頭趕上,出口量大幅增長。2004年前11個月,僅上?诎毒瓦M口了德國和日本的印刷機及零配件1億多美元,占進口總額的69%。其中,自德國進口5000萬美元,自日本進口9000萬美元,主要集中在海德堡、曼羅蘭、利必達、小森、三菱、富士等知名品牌。 2004年,我國約有4萬多億元人民幣國內零售消費品和近500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需要包裝和包裝印刷配套,各種高檔包裝印刷、票據(jù)印刷、證件印刷、有價證券印刷、鈔票印刷等的需求持續(xù)擴大,在其帶動下諸如柔印機、凹版印刷生產線、全自動燙金機、集CTP制版技術和印刷機技術為一體的數(shù)字彩色印刷機、高新技術廣告制作生產線等富含最新科技成果的各類高檔專用印刷機的進口明顯增多。 有關專業(yè)人士指出,當前高檔印刷機械設備基本依靠進口局面的形成,究其原因,是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計算機技術、光纖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等高新技術廣泛應用于印刷產業(yè),印刷工藝及印刷設備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我國的印刷機械設備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目前,我國印刷機械制造廠家以中小企業(yè)為主,裝備水平偏低,難以形成營銷網絡和快速反應的服務機制。生產的印刷機械多為小規(guī)格、單色、技術含量較低的品種,產品穩(wěn)定性、可靠性不高,產品的規(guī)格、性能經不起用戶高標準考驗,F(xiàn)代化科研人才及高級技術工人較少,研發(fā)投入不高,核心技術自我開發(fā)能力較弱,長期處于仿制階段而沒有自己產品技術上的突破。另外,我國雖是印刷機械制造大國,但卻沒有一個世界名牌,導致產品長期停留在中低檔次,價格上不去,影響了企業(yè)的利潤和效益。 中國的印刷市場正步入旺盛增長期,曼羅蘭等世界著名印刷機械制造商紛紛進入中國,開設多個辦事處,以期提高市場的占有率。中國的印刷機械制造企業(yè)也應抓住這個難得的發(fā)展機遇,從價格、質量、品牌三個層面提高市場競爭力,拓展特殊個性化的領域,積極發(fā)展數(shù)字化、網絡化和直接制版技術,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完善售后服務,推進品牌戰(zhàn)略,重視培養(yǎng)、引進人材,使自己在高檔印刷機械制造領域中求得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