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州市蓮花盆初中回收的地理、歷史等教科書。
本報記者 何勇
生產1噸紙要用20多棵大樹,55萬噸紙就要砍伐大樹1100多萬棵。此外,生產1噸紙需要消耗凈水100噸,600度電、1.2噸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
我國現(xiàn)有在校中小學生2.2億人,以每個學生一年兩學期用15冊課本計算,一年就要用課本30億冊以上。按每人每年課本平均重2500克計算,我國每年中小學生使用的教科書需消費紙張達55萬噸之多。若每本教科書能連續(xù)使用5年,可節(jié)約528萬噸文化紙。節(jié)約1噸文化紙,至少可節(jié)約100噸凈水、600度電、3立方米木材、1.2噸煤、300公斤化工原料。若以中小學人均課本費180元算,扣除平均成本,全國每年至少可節(jié)約書費316.8億元﹔如連續(xù)使用5年,可節(jié)約1584億元。
目前,教科書用的基本上是膠印書刊紙,是一種高檔用紙,目前國內生產并不能滿足需求,2003年產量只有52.5萬噸。據中國造紙工業(yè)協(xié)會預測,2005年我國需進口膠印書刊紙120萬噸,估計進口價格在每噸600美元以上。
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以來,書費已成為學生上學的最大一筆支出,目前小學和初中的書費在所交費用中所占比例分別為53.1%和69.4%。隨著我國中小學教科書逐步向國際標準靠攏,彩色版教科書的推廣、課程科目和內容的增加、教科書價格的普遍上漲等多種因素,都使在校學生的書費支出進一步增加。
每位教師每次更換教科書數量也很大,教材、教學參考書,與之對應的教學大綱、輔導用書都不得不換。教師用書的重復使用,平均每年可節(jié)約1.54萬噸紙張。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學生中,有一些人購買教師用書,按學生人數10%的數量估計,每年可節(jié)約3.1萬噸,三方面相加,每年可節(jié)約紙張51萬噸,相當于2003年全國膠印書刊紙產量的97%,相當于全國膠印書刊紙用量的1/3。
中小學生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在山東部分地區(qū)學校終于成為現(xiàn)實,教科書究竟怎樣循環(huán),它的意義何在?為何總是“叫好不叫座”?日前,記者在山東進行了采訪。
山東青州:節(jié)約的不僅僅是300萬元
青州市蓮花盆初中是山東省第一批進行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的試點學校。由于處在群山之中,當地人均年收入也就2000多元。很多學生舍不得吃菜,常常是從家里帶上一瓶子炒咸菜絲,就著饅頭吃。初二(2)班的李廣亭家境同樣不好,在他看來,教材循環(huán)使用確實幫了大忙,“一年能節(jié)約書費90元錢,夠俺用三四個月的。”
從2004年開始,山東省青州市和東明、臨沭兩縣一起為山東的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趟路子。教材如何循環(huán)使用?蓮花盆初中校長史云志介紹,循環(huán)使用的教科書主要是三部分:政府免費提供的教科書、學校低價回收的教科書和學生捐贈的教科書。語數外理化課本經常用,也有些難度,還是使用新教材。音樂、美術、勞動、英語口語等6門課,每周只有一兩個課時,學校按照各年級最大班的人數購置,編號后,分年級存放在專用教室內,供學生免費使用。每個學生使用自己固定編號的教科書,上課時學生在專用教室中使用,用后立即交回原處。歷史、思想政治、生物、地理4門副課,學生按一定比例交納使用費,用完學;厥,留作下一年級學生繼續(xù)使用。當然回收后,課本都由衛(wèi)生檢疫部門統(tǒng)一消毒。
在蓮花盆初中的英語聽力、音樂、美術等教室內,記者看到,相關教材被整齊地擺放在書柜里,每一本書都有編號,對應著幾個學生﹔教材都很新,基本沒有破損,也沒有劃痕、標記,感覺像新書。校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實行一費制后,初一書費一年為180元,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后,一個學生一學年能省下90多元。對山區(qū)貧困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字。青州市教育局局長趙榮貴說,目前整個青州市山區(qū)農村學校都已實行教材循環(huán)使用,一年少訂教科書64萬冊,節(jié)約資金300多萬元,10萬中小學生中估計有近4萬學生受益,減輕了家長負擔。
在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中嘗到“甜頭”的趙榮貴認為,最大的好處不僅在于節(jié)約資金,減輕家長負擔,還為德育教育搭建了一個平臺。李廣亭剛升初中時,就趕上了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這件事。按學校的要求,在課本上“不亂寫、不亂劃、不標記、不署名”。一開始,愛在課本上做標記的他也不習慣,后來就適應了。“老師規(guī)定了,有標記、有損壞的書不能回收。我現(xiàn)在有了記筆記的習慣,不依賴課本了,我和同學們上課時都有記錄本,做筆記,克服了愛走神的毛病,能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養(yǎng)成自覺聽講、邊聽邊記的學習習慣!
為推廣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青州通過板報、演講會、主題班會等形式,讓學生、家長充分認識到愛護教科書的社會效益。起初不少家長不理解,蓮花盆初中二年級學生張家海的父親張禮會發(fā)著狠說:“孩子,咱再窮,也不能讓你用舊書!毙〖液O蚋赣H耐心解釋:一本教材幾個人用,不僅僅是經濟原因,更為了節(jié)約水、電、木材,并在主題班會上作了《建設節(jié)約社會就要循環(huán)使用教科書》的演講。父親的思想疙瘩慢慢被解開了。調查顯示,如今青州市97%的中小學貧困學生和家長愿意使用免費提供的舊教科書。
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步履蹣跚,究竟難在何處?
今年4月山東省教育廳下發(fā)了《關于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的指導意見》,要求在2005年下半年,試點縣所在的3個市進行推廣,其它14市每市至少選取一個縣市作試點,實行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在此基礎上2007年在山東全面推開,爭取多數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推廣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在10月20日召開的山東省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現(xiàn)場會上,記者了解到,這件事在各地進展并不平衡:濰坊市目前在全市239處學校鋪開,循環(huán)書總數達65萬冊﹔有的市甚至沒有納入日程。
“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山東算是剛剛破題,剛趟出了一條路子!鄙綎|省教育廳一位相關負責人說,“但困難和阻力還是很大!鼻嘀菔薪逃志珠L趙榮貴也坦言,這項工程量浩大、煩瑣的工作,在實際操作中仍有很多困難。
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究竟難在何處?
觀念上的沖擊首當其沖。不少家長僅僅從經濟上考慮問題,感覺每學期幾十塊錢,沒什么,不能讓孩子用舊書,在城市推廣有一定難度。有的地方,即便經濟一般,但家長也不愿意讓孩子使用“舊”教材!霸倏,幾十塊錢也拿得出!边@是不少家長的“心聲”。
一些地方政府也重視不夠,認識不足,僅從經濟上考慮問題。如有的教育局負責人認為,“我市中小學生中,真正買不起課本的比例并不大……教科書總費用,無論對農村還是對城市來說,都不算太高!睙o論是部分家長還是政府主管部門負責人,都沒有從節(jié)約資源這個高度來認識。
教科書最大經濟受益者出版社、發(fā)行部門成為較大的阻力。在義務教育階段,書本費占了所交費用的1/3以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的副秘書長張路雄在一份研究中稱,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總額在300億元左右,即便有一半的書循環(huán)使用,出版社和發(fā)行部門也將減少150億元的經營額,甚至影響其生存。淄博市臨淄區(qū)辛店街道中心學校負責人認為,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不但有教育外部的壓力,更有內部壓力。教科書發(fā)行量巨大,養(yǎng)著不少企業(yè),單靠地方和相關部門自覺行動遠遠不夠,國家應作為一項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措施予以強化。
長期形成的教學習慣與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的要求不相符合。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方式,使大多數教師、家長和學生把教科書視為“經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賴教科書,把教科書作為向學生傳播知識的主要工具,習慣于讓學生精讀教科書上的內容,并在書上劃段落、圈重點、做記號﹔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也養(yǎng)成了經常在書本上圈劃批注、涂涂改改的習慣。年深日久養(yǎng)成的習慣,要徹底改變,需要一個過程。
此外,教科書版本的頻繁變更,目前教科書“書”“本”不分,也不便于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

使用循環(huán)教科書的學生們逐漸習慣于邊聽課邊記筆記,不再依賴教材,也不在課本上涂劃標記了。圖為同學上課時在認真記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