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北美的造紙業(yè)和包裝行業(yè)已經習慣了周而復始的收益大起大落,為適應這一形勢,他們一直在總結教訓,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市場看好之時,他們并不只是擴大生產能力以爭奪市場份額,而是在采取并購的方式,有時甚至關閉那些設備陳舊、生產成本高的工廠。
瑞典斯德哥爾摩Enskilla證券公司Richard Nilsson稱,在過去的一年中,造紙行業(yè)大約有600-700億美元的并購。
業(yè)內分析家贊同這一分析。Nilsson說:“如果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造紙行業(yè),會得出顯而易見的結論:造紙行業(yè)太分散,一直受著容量過大的困揚!
關于合并,Nilsson引述了三方面的因素。首先,作為造紙業(yè)的中心,北歐地區(qū)有幾家公司發(fā)展規(guī)模太大,國內市場已經無法滿足其容量。由于反壟斷的原因,這些公司幾乎沒有可能與歐盟合并。因此,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其次,公司之間自相競爭,價格下降。因此,合并十分必要。Nilsson說:“以往,造紙行業(yè)決策者太多,誰都可以同時擴大生產能力,力圖增大市場份額。”
最后,客戶現(xiàn)在越來越國際化。他說:“大型媒體公司和印刷行業(yè)日趨全球化,造紙行業(yè)應當滿足各個地區(qū)媒體公司和印刷行業(yè)的需求,其他消費者正在施展著更大的影響。國際消費品生產商、大型超級市場以及行業(yè)中發(fā)展最快的網上供應商具有更大的決定權。他們要求供應商能滿足未來的需求,幫助他們實現(xiàn)庫存管理!
Nilsson又列舉了Svenska Cellulosa公司為例。該公司是一家瑞典公司,專門生產紙巾和個人衛(wèi)生用品之類的消費品。消費品在價格方面的波動性不如辦公用紙和雜志用紙那么嚴重,因此,紙漿價格下降反而受益。紙漿價格下降意味著有些等級的紙張利潤增加,盡管這一利潤的受益者往往是消費者。
亞洲的生產能力確實是一個未知數(shù)。亞洲和拉丁美洲都是低成本紙漿生產地區(qū)。今后,巴西和亞洲低成本產品涌入將迫使全球貿易流改變方向。面臨這一挑戰(zhàn),許多造紙公司正在尋求合作。
Nilsson說:“一般來說,北歐公司的興趣側重于亞洲,而北美公司的興趣則在巴西!蹦壳,亞洲生產能力過剩,尤其是非涂料紙。有一家總部設在新加坡的紙漿造紙公司因為擴展中國市場而嚴重借貸,現(xiàn)在面臨很大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