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消息:一起走私各類紙張15300余噸,價值人民幣近11983萬余元,偷逃國家稅額達3555萬余元的走私大案日前告破。該案是上海海關走私犯罪偵查分局成立以來,所偵破的案值最大、偷逃稅額最大的走私案件,堪稱上海海關第一案。
事起2000年2月。上海浦東海關在稽查中發(fā)現(xiàn),上海某包裝制品有限公司于1997年6月、10月向海關申領了兩本來料加工手冊,并以此手冊進口白板紙700余噸,價值57萬美元,但手冊超期后未向海關報核。經(jīng)查,該保稅貨物已內銷,涉嫌偷逃應繳稅款約人民幣165萬元。2000年3月20日,上海海關走私犯罪偵查分局立案偵察。隨后,犯罪嫌疑人該包裝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汪某在黃山市被捕。
然而,汪某在審訊時守口如瓶,半點口風不露,緝私警察只好把精力放在調查取證,用證據(jù)來讓汪某開口。就在緝私警察抽絲剝繭般地一點一點深入調查汪某的犯罪證據(jù)時,一些不尋常的跡象出現(xiàn)了。
在1998年6月,汪某苦心經(jīng)營的包裝制品公司因違法行為被上海虹口公安分局查處,之后即處于歇業(yè)狀態(tài),員工解散,有價值的文件不知所蹤。偵察員們的注意力只好集中到已經(jīng)查獲的加工貿易手冊上。連續(xù)幾天反復推敲分析后,疑點出現(xiàn)了:幾本手冊中,涉及兩家香港公司,但這兩家公司所有的加工合同打印格式雷同,字體相似,發(fā)票、裝箱單制作格式也相同。莫非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偵察人員飛赴深圳,找到這兩家香港公司,果然,他們從未與汪某的公司發(fā)生過業(yè)務聯(lián)系。根據(jù)云南XX海關1996年至1998年的電腦存檔證實,汪某使用的顯示出口口岸為該海關的出口報關單均系偽造,貨物均未從該關出口,報關單上的海關人員簽名,經(jīng)辨認,也是偽造的。由于當時邊遠海關電腦不連網(wǎng),給汪某鉆了空子。
從沒有什么和汪某簽定來料加工生意的公司,所有的合同、單證、報關單都是汪某偽造的,幾年間他走私進口的1萬5千余噸白板紙、銅版紙、裝飾紙沒有向國家交一分錢!鐵證如山,汪某再也無法狡辯。(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