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商報》高調(diào)宣布,自本周起,該報零售銷售價格將在周四、周五調(diào)整為1元/份,漲幅高達100%。4月13日,成都商報總編輯陳舒平在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表示,近期紙張價格包括廢紙價格大幅上漲是該報價格上漲主因。
據(jù)陳舒平介紹,隨著近期紙張價格包括廢紙價格的大幅上漲,報紙零售價有時與廢紙價格嚴重倒掛。一份60個版的《成都商報》,批發(fā)價不過0.3元左右,零售價僅0.5元,而賣廢紙的價格卻在0.6元以上。因賣廢紙的收益遠遠高于平時正常賣一份報紙所得,在市場利益的推動下,當?shù)爻霈F(xiàn)了一些報刊零售商不賣《成都商報》給讀者,或者賣給讀者的是不完整的《成都商報》,然后把報紙積攢起來當廢紙賣的情況。因周四、周五《成都商報》版面一般都超過50個版,積報賣廢現(xiàn)象尤其嚴重。為解決越來越多的讀者看不到完整的《成都商報》、甚至個別地方看不到《成都商報》的情況,《成都商報》才不得已將周四、周五報刊零售價調(diào)整為1元/份。這一決定,除考慮到該價格基本能避免零廢間的價格倒掛、方便找零外,也希望借此適當?shù)貜浹a報紙成本的巨大虧損。
陳舒平透露說,一直以來,他們每張報紙零售價與報紙的直接成本也存在“價格倒掛”現(xiàn)象。雖然《成都商報》已從創(chuàng)刊之初的4個版8個版增加到如今日均幾十個版,周四、周五有時多達70、80個版,一份報紙僅紙張、印刷、發(fā)行等直接成本就高達1.5~2.5元,但創(chuàng)刊15年來,零售價一直為0.5元,批發(fā)價不過0.3元左右,令報社不堪重負。
陳舒平稱,雖然很多都市報都以低于成本價格虧損發(fā)行,然后通過發(fā)行量獲得讀者群,讓媒體具備廣告價值,最終再靠二次銷售即廣告投放的贏利模式來贏利,但近年來,《成都商報》也與國內(nèi)外報紙一樣受到廣告投放疲軟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樓宇電視等新媒體廣告分流等諸多因素的沖擊。因此,他們希望通過適度調(diào)整零售價格,減輕發(fā)行虧損,從而減輕對廣告經(jīng)營的過度依賴,同時可以擴充新聞版面,提升新聞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