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化學性能 紙的化學性能包括有纖維和其他成分。通常是指紙內(nèi)含有的水分、灰分、酸堿性(DH值)、銅價、水溶性氯化物等。一般紙的水分是6%~8%,常依環(huán)境變化而改變。紙的水分過高,對于使用者來說意味著“拿錢買水”;過低則意味著紙質(zhì)有可能出現(xiàn)發(fā)脆、破損等問題。包裝用紙與外界環(huán)境相處時間要比普通紙長且多,所以更應該注意其水分的變化。 灰分是紙中含有的無機物。其來源是:一、造紙原料本身含有的無機物。木材含灰分少,約1%以下。草類含灰分高,約3%~5%,有的稻草含灰分12%。二、在造紙生產(chǎn)過程中,使用化學藥劑進行化學反應后帶來的無機物殘渣。三、向紙施加填料和涂料后引入的無機物;曳謱σ话惆b紙的影響不大,但是對玻璃紙的制造影響很大。 酸堿性是指紙中含有的氫離子或氫氧離子的狀況。通常用DH值表示。酸性高的紙,其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變差、顏色逐步變暗、機械強度低。這種紙也不宜用來包裝食品或金屬制品。在印刷時,還有可能引起印版的腐蝕和沾污,影響印刷品的質(zhì)量。 銅價是測定構(gòu)成紙張的纖維素分子鏈中,具有還原性的末端基的數(shù)目。原本纖維素分子鏈“完好無損”,它的銅價很低,即末端基的數(shù)目少。一旦受到氧化和水解作用,分子鏈發(fā)生斷裂,其結(jié)果是暴露出果更多的末端基,銅價急速上升。所以,紙的銅價高,表明該紙發(fā)生變質(zhì),耐久性和強度均會下降。 水溶性氯化物這一指標,對于某些包裝用紙,如防銹紙、中性紙、食品包裝紙等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殘留的氯化物對于這類包裝紙的應用產(chǎn)生危害。通常采用電導滴定法來檢查紙中含有的水溶性氯化物是否“超標”,以便決定使用的界限。 包裝用紙的化學性能對紙的安全性、耐用性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3)機械性能
紙的拉力(或拉伸強度),過去稱為抗張強度。當受到外力作用時,纖維被迫拉伸,紙張開始伸長;外力取消后,纖維自動收縮,紙張恢復原狀。對包裝用紙的總體要求是機械性能好,強度不能過小。 韌性是包裝用紙的一個重要指標,紙的韌性大,破損少;韌性小,破損多。另一個指標挺度,則是紙的抗彎曲的性能,也就是衡量其支持自重的能力。瓦楞原紙和箱紙板的挺度十分重要,紙箱的挺力大小決定其使用價值。耐破度是一定面積的紙在受到勻速加壓力、直到破裂時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一般情況下,耐破度大約是每單位寬紙樣的縱向拉伸強度的2倍左右。如果說耐破度是“靜態(tài)”下的表現(xiàn),那么沖擊強度就是“動態(tài)”下的反映。例如,伸性紙袋紙具有較高的沖擊強度,既使受到外力的突然沖擊,也不輕易破裂。耐折度是在一定的張力下,紙來回折疊而使其斷裂時的次數(shù)。包裝用紙中的白紙板、箱紙板等,在制作不同規(guī)格的大小紙箱、紙盒的過程中,要經(jīng)過多次折疊而不許斷裂,故要求有較高的耐折度。 卷曲性是紙受到濕度和溫度或其他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的“形狀”變化。當紙的正反面、中部與周邊吸濕不均勻時,由于產(chǎn)生局部變形而發(fā)生卷曲。一般而言,在過分潮濕時,發(fā)生正面卷曲;過分干燥時,則是反面卷曲。另外,卷曲與紙的尺寸大小變化有關,且受厚度、勻度、緊度和伸縮性的影響。 (4) 光學性能 紙面對光線的照射有不同的反應,如全面反射后,作用于人眼所產(chǎn)生的視覺便是白度;如部分反射、部分吸收,則是不透明度;如以一定角度擴散反射出來,就是光澤度。 以上三種光學性能,都與發(fā)射光源、觀察條件、接受裝置等有密切關系。一般光源的波長為360納米左右,照射角為45度,反射角為0度(即垂直),接受器是硒光申池或光電管等。 紙的白度是白色包裝紙、包裝印刷用紙的一項重要指標。依商品外包裝的要求來決定用紙的白度,一般采用65%~70%白度。高級的為80%~85%白度;不透明度對于包裝印刷而言,是不容忽視的。用來印刷的紙,要求其不透明度越高越好。影響不透明度的因素較多,如厚度、緊度、填料量等;光澤度分兩種:一是對比光澤度,適用于普通白紙;二是鏡面光澤度,適用于經(jīng)過超級壓光機處理的紙類。高級禮品包裝盒用紙對光澤度的要求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