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林業(yè)廳獲悉,我省已全面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1.48億畝集體林全部完成野外勘界和確權工作,提前一年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林改任務,實現了三年任務兩年完成。我省是西北首家完成林改主體改革的省份。我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于2007年開始試點,2009年全面啟動,改革共涉及全省104個縣(市、區(qū))、391萬農戶、1547萬林農。據統(tǒng)計,在全省14809.5萬畝集體林中,家庭承包11261.8萬畝,占76.1%;拍賣及大戶承包1054.7畝,占7.1%;集體股份合作經營2122萬畝,占14.3%;保留在集體經營371萬畝,占2.5%。全省集體林地承包到戶率達到83.2%。簽訂承包合同348.6萬份,面積14438.5萬畝,占應簽合同面積的100%。
結合實際,我省因地制宜制定了系列措施,并把家庭承包作為明晰產權的主要方式,對不適宜家庭承包的四荒地,采取大戶、聯戶等形式發(fā)包,全省家庭承包率達到了76.1%,位列全國第三,遠遠高于全國43%的平均水平。在制定村組林地承包方案時,充分尊重村組群眾意愿。全省組織5600多名技術干部進行勘界,利用GPS、衛(wèi)星遙感資料等先進技術和手段,制定技術規(guī)范,嚴格操作標準,強化質量監(jiān)督。同時,按照“上級讓下級,國有讓集體,集體讓個人”的原則,通過協(xié)商化解矛盾,做到了“戶間糾紛不出組,組間糾紛不出村,村間糾紛不出鄉(xiāng),鄉(xiāng)間糾紛不出縣”,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全省累計調處林權糾紛2.37萬起,調處率達96%,為實現“生態(tài)受保護、農民得實惠”的改革目標奠定了基礎。
通過林改,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農民經營林業(yè)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激發(fā)林業(yè)生產活力的同時,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和農村社會和諧。
據測算,全省林農戶均承包16.3畝林地,僅以林木價值測算,資產性收益就達1.2萬元。今年,全省依托森林資源發(fā)展經濟林、林下種養(yǎng)、森林旅游等經營性收入達48億元,林農人均產值310元,是2006年的2.5倍。